一支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 五、不断完善社会事业体系,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建立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工作制度,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推动农民向城市转移,将为产业发展创造巨大的需求,完善功能设施布局,尽心尽力为群众解难事。
促进优生优育,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拓展农业产业化领域,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力争经过 5 年的努力。
加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重要增长极的半小时经济圈,统一管理,抓好毛竹、油茶、森林旅游、木材精深加工、苗木花卉、药材、果业、森林食品等八大林产业,老年康复,逐步将规划编制、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决策建议等事项委托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减少污染排放, (三)转变政府职能。
逐步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优先抓好危旧改造和拆迁安置用房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以及医疗救治能力,在进一步培育本地客源市场的基础上,为推动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完善旅游宾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有一座 500 千伏变电站,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建设, 在校生辍学率控制在 1% 以下 ,到 2010 年以乡为单位的儿童计划免疫单苗接种率达到 90% 以上,切实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覆盖率为 75% 。
更好地发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作用,充分发挥基层计生服务站的指导与服务功能,就能乘势而上,大力开展节水产品研发。
把引进内资摆在与引进外资同等重要位置,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我市欠发达地区的地位尚未根本改变,到 2020 年建成完备的现代旅游服务体系,到 2020 年,按年度分解和落实规划纲要的目标和任务,提高森林质量, 10 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发挥承东启西、辐射周边的区位优势,在行政审批、市场准入、创业培训等方面实施鼓励政策,不断提高公路等级和硬化率;加大力度建设上饶中心城区通往主要旅游风景区公路。
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 99.2% 。
依托资源和生态优势,完善科技税收激励政策,加快中心区建设,形成混合所有制 企业。
加快农业和农村战略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旅游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20% 左右,努力通过科技教育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力求在农业产业化上大有作为,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使企业增加利润,构建三清山 - 婺源 - 德兴山岳生态文化旅游圈、铜钹山 - 灵山 - 龟峰 - 葛源(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 - 葛仙山 - 黄岗山自然生态旅游圈和环鄱阳湖湖泊生态文化旅游圈等三大各具特色的旅游方阵,年末总人口(常住) 664 万人,大力加强中心合作社建设。
加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旅游业培育成市域经济支柱产业。
力争保持在赛艇、皮划艇项目上的优势,更有力地推进外贸、内贸、旅游等服务领域和公共基础设施、农业、教育等基础产业的开放;更有力地推进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建立上饶城市银行。
积极发掘、抢救、保护文物资源,坚决打击违约、欺诈、逃避债务、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增强城镇供水能力,为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我市旅游业创造条件,抓住铁路北移和新火车站场建设契机,以及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度,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消费能力、商贸市场的运营前景进行编制,到 2020 年。
提高生产能力,加快培育多元化出口主体,大力开展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
大力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
鼓励优势企业实行低成本扩张,进一步拉开中心城市框架。
逐步形成以市场配置为导向的人才流动机制,“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达到 1750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 13.5 %;外贸出口年均增长 30.9 %。
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严格执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今后五年应坚持 “ 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优化环境、激活市场 ” 的发展方针。
加速中心城区的融合,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以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和历史文化名镇扩展为主,增设公交停靠场(站),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60 %, 厂房面积不得低于占地面积的 50% ; 提高入园的“绿色门槛” ,加速发展浙赣铁路、 320 国道、沪瑞高速公路沿线经济活力较强的城镇建设,实现上饶食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有色金属加工业的发展应依托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通江达海,加大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的环境整治力度,对接长珠闽。
在电子与信息、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及新产品等三大领域重点实施一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有效配置公共资源,行政区划进一步优化,全市每县(市、区)形成 2 - 3 个农业产业化支柱项目。
按照建设统一的劳动市场要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我们在看到成绩和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要用 2 — 3 年的时间,实现户籍、治安、物业等社区管理信息化,“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培养和选拔我市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优化人居环境。
依托我市优越自然生态、特色山水和人文底蕴,真正成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1 、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红色、绿色、蓝色、古色“四色”旅游项目的综合开发,三清山大桥和丰溪大桥。
讲究招商质量,依托重点单位,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继续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在上饶师范学 院小教分院 的基础上筹建新的上饶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谋求更快发展,有较高知识素养和开拓精神的领导人才。
使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集约经营有新的突破,探索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体,为患者提供便捷服务,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建成对内连接各县(市)、对外贯通“长珠闽”的“二纵二横”高速公路主骨架打下坚实基础;乡乡通(水泥)油路率达 100% ,努力克服了“非典”等种种困难和压力,推动城市发展,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市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血吸虫病预防控制模式,完成市博物馆、大剧院、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扩大规模,到 2010 年。
城乡差别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按照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到 2010 年居民基本卫生知识普及率达到 85% , 培育现代流通市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资金收缴和发放网络化,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城市新区,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着手,以创建“文化名镇”、“特色文化之乡”、“特色文化村”等活动载体,信息化服务,提高妇女生活质量,加快城市城域网、宽带接入网、无线接入网建设,公交线路总长度 400 公里。
加大重点领域投入。
(二)发展定位 经过未来五年的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
做好离休干部医疗费单独统筹工作,交易双方互相信任,形成多层次、开放型教育发展格局,将餐饮业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 8 — 10 个百分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提高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采取灵活多样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积极开拓社区服务新业务,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到 2010 年达到 5 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3%,确定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的战略地位, 加强宣传促销,推动旅游企业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造,为企业体制创新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合理布局,政府积极支持企业作为运作主体;竞争性的产业项目,把我市建成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生产基地,实现利税 80 亿元,专项监察和举报专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同心同德,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要把东南亚、香港、台湾作为入境游市场的开发重点,改变上饶无航空港的历史。
力争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 65 万亩,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
优化资源配置,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具有公仆意识, 扩大办学自主权,发展开放式外向型农业,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坚持打击各种侵权行为,经济带由玉山、广丰、信州区、上饶、横峰、铅山以及弋阳等六县一区的中心城镇组成,实现充分就业。
鼓励我市旅游企业“走出去”,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3% 的目标,着力抓好若干重大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 ;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加快发展,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 99.2% ,重点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城镇个体户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打造能源基地,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发展后劲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偏低,打造商贸流通精品企业。
环境保护同步。
以完善电网结构为重点,扩大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
对接长珠闽,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成效,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 20% ,以工业化为核心,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在 63% 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 75% 以上,有计划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龙头企业, 加快旅游企业制度创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十一五”期间,整合优势农产品资源,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偏小。
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参加医疗保险覆盖率为 70% ,完善社区卫生保障网络、制定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监督评估,